[光明日报客户端]全国首个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在四川雷波启动
“‘自然伙伴计划’理念很新颖!”“这个计划很有意义,应从哪些方向发展成为自然伙伴?”1月9日,四川省雷波县县政府会议室内,自然伙伴孵化器创业工作坊正在举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自然伙伴计划是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品牌,旨在促进相关机构和个人立足所在行业和职业,将爱好自然的兴趣转化为守护自然的行动,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营造全民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浓厚氛围。
工作坊的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在雷波启动。据了解,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拟规划在该县柑子乡、黄琅镇、箐口乡、汶水镇四个地理位置相邻区域实施;立足生态优势,以带动村民参与为切入点,将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以生态化理念赋能提升现有产业,探索生产、生活、生态和治理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
雷波县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和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定点帮扶县。如何让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地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把生态环境公众参与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雷波通过自然伙伴计划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身就值得期待。”自然伙伴计划发起者、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说。
近年来,雷波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雷波县副县长田野说,“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的实施,有助于逐步把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文旅产业的底气和自信,持续擦亮雷波发展新名片。”
虞伟告诉记者,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关注人的参与。从创造经济收益角度上来讲,自然伙伴计划能激发公众参与绿色发展的热情。不同于以往的大部分科普类和维权类的生态环境公众参与项目,这一项目强调参与者自身的“造血”机制。
虞伟举例说,自然伙伴计划框架下有自然厨房、自然音乐人、自然绣娘等子项目,为传承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造血”提供了可能。凉山州波波服装制造有限公司是雷波县浙川东西部协作去年引进的浙江企业,公司负责人司金宝在参加工作坊时当场表示,他们公司打算把“彝绣工作室”尽快开出来,对接设计团队,开发彝绣产品,带动本地绣娘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将统筹一、二、三产发展,沉淀自然资产,打造自然品牌,提升赋能现有产业,释放自然生产力,逐步建立“资源-资本-资产-品牌-效益”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自然伙伴计划实验区项目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深切关心支持的帮扶项目,我们将积极协调争取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支持,与雷波携手并肩,立足生态环境优势,整合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高层次品牌项目赋能整体开发,以环境治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雷波县委副书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挂职帮扶干部蒋剑告诉记者。
链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36a61cb2f1ff4197884351c05bb2d401
中国环境、澎湃新闻、雷波融媒公众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凉山日报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