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预期与实际”——融媒体学生干部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添加日期:2024-12-17 09:32:13 阅读次数:

12月16日,《市场信息报》发表我校教师费浩然署名文章《“预期与实际”——融媒体学生干部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在高校环境内,如何将立德树人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以教育为第一前提的基础上培养好学生干部,更好地解放和发展学生组织生产力是辅导员应反思的共性问题。随着时代前行,需求侧普通学生对于加入组织的学习与体验需求变了,供给侧学院给出的历练任务与要求却基本没变,甚至在原本维度与方向上提高了要求。作为辅导员,如思维跟不上,就有与当下实际脱节的风险。

以学院融媒体工作为例,经过为期3个月的深度调研,在学院融媒体中心正常运行背后存在学生骨干协调能力欠缺、任务压力过重、队伍培养缓慢等现状,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堪忧。

二、案例分析与特色

经梳理,学院学生组织管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有三方面。

(一)学生干部不能等同于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以越来越高的行政思维与要求进行对应管理会导致学生对个人时间与生涯规划的重新预估,乃至放弃学生组织工作。

(二)新一代大学生对自我感受的越发关注,对于各个学生组织岗位预期较高,对应给予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内容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导致后续组织工作不积极,主观能动性偏弱。

(三)学院给予的任务分工与定位从效率出发,缺少培训,使专业化程度严重弱化,工作成就感低下,组织内各部门各小组凝聚力弱,无法形成合力。

辅导员作为融媒体指导老师,应当激发延续学生兴趣、树立媒体技能榜样、引领官媒发展方向等维度,以立德树人与供给侧改革为总要求,建立“2-3-3-3”培养指导路径。

(一)循环双促格局:

供给侧需求侧循环双促工作格局,思维路径双提升。

(二)供给侧三路径:

1.协同学院科室,开设学生组织专业技能课程。

2.调研市场需求,调整转变创作内容发展路径。

3.建立权责体系,下放管理权限提升管理效能。

(三)需求侧三路径:

1.提升职规视野,促进学生多样化职业发展模拟。

2.正视理想差距,引导学生寻方法找路径多尝试。

3.区分工作重点,遵循责任意识细分化分工定位。

(四)三位一体总布局:

1.聚力提升干部成长上限,打造职场职业教育样板

学生成长为干部乃至骨干其培养模式不止于综测,积累对接非本专业校外专家库,打造“职场多未来”系列项目。弱化行政引导,利用好学院资源优势,结合各组织培养的各方面技能与能力进行更为细化更为实际的生涯职业规划。对接联动学院党政办、教务办等科室将学生组织技能及行事规范专业化课程化,供给有意转向自媒体及考公考编的学生。其干部成长路径即可参考对标职业发展路径。

2.引导学院媒体综合转型,接轨市场内容创作路径

对创作内容进行市场化革新,摆脱校园内宣套路。市场上多媒体内容及形式繁多,了解渠道与方式也极其丰富。现行主要矛盾是粉丝日益增长的观看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高校媒体内容之间的矛盾。在海量长图短视频的信息集群中,公文式新闻稿的存在只能是无限被边缘化。唯有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基于学生立场的有态度的创作内容更受学生青睐。

3.协同明确权力责任分属,共创高校文化新生态

有研究指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权力感知高的人比个人权力感知低的人更倾向于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因此个人权力感知高的人会做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放在学生组织内就是亲组织行为。只有适当的权力下放和责任落实。学生才会对所做学生工作产生成就感。若是服务于无限堆积的学院额外工作则会锐减学生的热情。同时尽可能争取专项经费,学生干部能管理与落实的资源越多对其的磨砺便越大。

三、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一)延续需求侧合理转化,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组织管理与学生干部预期双赢

在满足学生预期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宣传需要,做到三分学院项目引导,七分学生自行发挥。在此基础上能做出喜闻乐见的,满足学生内容需求的优质产出。

(二)专业化学生组织技能,树立学生干部自信,实现技能教育与职规教育深度融合

将学生原本传帮带的低效技能教育培训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即便毕业了也能说拥有达到专业层次的摄影、剪辑、编辑等技能。同时对后续个人职业规划与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三)以干部成长为出发点,推进权责双定模块,实现有权有责有限学院服务新模式

明确学生组织干部工作不是无限制无边际服务型任务堆叠,下放管理权限,核定责任范围。给予资源调度权限,令学生干部将干事管理、项目管理与社会性管理等同。而非简单的老师决策“传声筒”。故此才能将组织利益作为可牺牲个人利益的更高目标进行运营及管理。

链接:http://sz.scxxb.com.cn/content/2024-12/16/022755.html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