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中国计量大学“‘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解密“和美”密码,绘就“振兴”画卷

添加日期:2024-08-17 07:56:42 阅读次数:

[新华网]中国计量大学“‘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解密“和美”密码,绘就“振兴”画卷

“我们很欢迎年轻人来我们这里搞一些民宿乡村旅游业。他们有兴趣、有想法、有路子,胆子大、冲劲大……”在湖州市幻溇村村委会内,党支部副书记向来自中国计量大学“‘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的宣讲员说道,这是团队调研的第385个村子。

2024年,是“千万工程”的第21个年头。自2003年启动以来,这项宏伟的工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乡村的面貌。二十年的风雨兼程,见证了无数乡村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的蜕变,也见证了中国政府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承诺。

在这个蝉鸣与稻香交织的夏天,中国计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再次出发,汇聚成为“‘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他们以“千万工程”精神为灯塔,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耳朵倾听故事,用眼睛发现改变。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全省域。

浙行千里,立足全省域,足迹遍布435村

立足浙江全省域,实践团精心筹备,以探索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为目标,足迹遍及435个村庄,电话访问逾百位基层工作者,全方位多角度洞察乡村变迁。与此同时,他们还借助远程访谈的形式,与未能亲自到访的村落的村民及村干部进行交流,收集一手资料,扩大调研覆盖面。这种结合实地与远程调研的方法,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全面性,还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为后续的分析与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我们村委的带动,村民有了极大的积极性,我们经济总的收入来说还是可以的。我们正在逐步实现共富!”杭州市洪桐村村干部对调研员欣慰说道。据悉,洪桐村的经济收入方式多样,一部分是靠厂房,一部分是地面的租金。村干部们还通过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来逐渐带动全村近3000人实现共富。村委会还创新提出“九村合作开发”项目,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千村踏歌,多方式融合,对话领航新振兴

在杭州市共裕村内,成员们采用实地田野调查的方式,深入乡村肌理。通过具体采样分析,全面了解乡村的社会结构、经济动态和文化习俗。在湖州市幻溇村,村干部分享的乡村治理经验进一步彰显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这些多样化的调研方法,不仅丰富了实践团的调研成果,也为其后续的研究与建议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与事实基础。

在嘉兴市大云镇曹家村村委会内,团队成员与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追光计划”团队的成员们分享了他们参与调研的心得体会。携带着各自在乡村调研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双方团队探讨了如何将文化旅游作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实践团队在浙江丽水与吉林大学团委“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们展开了深入交流。这场跨地域、跨校际的对话,汇聚了两地青年学子的智慧与激情,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与创新策略。

智汇山河,多维度联动,青年引路绘画卷

实践团的调研之旅是一次深度挖掘乡村发展潜力的征程。他们不仅收集了超过一千份的问卷,涵盖了民众对于乡村发展的期望与建议,还面对面访谈了上百位村民和基层干部,深入了解乡村的现状与挑战。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如共裕村的勤廉文化馆,成员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乡村文化与治理智慧。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省11个地级市,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探索与思考。

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调研,他们产出了系统性地总结了乡村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的调研报告。不仅为村庄自身提供了改进和发展的参考依据,也为其他正在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此外,团队联合当地拍摄了一部部宣讲视频,宣讲视频作为直观且感染力强的媒介,展现了乡村的魅力和活力。它们不仅宣传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还传递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

中国计量大学团委书记蔡玲丽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扛起时代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去谱写事业的青春华章,要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勇当先锋促先行。”

每一个年轻的身影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浙’乡和韵”实践调研团将继续踏上征途,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属于00后青年的力量和智慧。

链接:http://www.news.cn/app/20240816/56010e52cffe4fc8a3731a3ff9021de1/c.html

光明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