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金属电极的制备与电还原CO2机理研究》

来源: 材料与化学学院 作者:梁俊辉 添加日期:2025-01-01 17:00:00 阅读次数:

讲座时间:2025-01-03 13:30

讲座地点:方圆南楼400

主讲人:侯阳

主讲人简介:侯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制氢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浙江省级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主要从事碳中和与绿氢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已在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Chem. Soc. Rev., Nat. Commu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超过27,000余次,H因子为90。现担任副主编: Nano-Micro Letters,副主编: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dvances,副主编: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等。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青年学者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化学会理事等。

报告内容概要:如何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和发展非矿物燃料资源对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以及降低我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依赖至关重要。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绿色电能,电能电化学CO2还原制备甲酸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仅需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并且具有反应速率快和转化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尽管传统块体金属材料对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但是其往往存在过电势高、电流密度低、产物选择性差,以及容易失活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块体金属材料在电催化CO2还原中的工业化应用。与块体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电子和几何结构、特殊的尺寸效应等特征,使得其在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中通常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催化活性。该项目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率先提出了高能量效率转换过程中基于关键富碳非贵金属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原理,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材料与化学学院

2025年01月01日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