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迎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报告题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报告时间:2018年5月7日(星期一)下午14:00
报告地点:赛博南楼405会议室
报告人:李铁强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
报告内容: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人脑功能定位技术,用于认知和高级脑功能的研究。大脑是我们心灵的器官,探索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奥秘一直是复杂的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课题,研究大脑功能可以提高我们对大脑的认知,更好地诊断神经精神类疾病和监测脑疾病的治疗效果。目前在国际上,fMRI已被广泛用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并逐渐转入临床应用。fMRI优势包括:无创,不需注入造影剂,可多次重复试验,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能实时跟踪在几秒钟内发生的思维活动以及认知实验中信号的变化。本次报告将着重介绍功能磁共振的原理、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报告人在功能磁共振方面参与过的一些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李铁强教授,现任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科学与介入技术系临床医学物理师、兼职教授。李教授于1991年获得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系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工程与材料系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 Lucas 中心博士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和成像中心主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特聘教授。李教授主要研究开发具有潜力改进临床医学诊断和提高对生理过程认识的成像和光谱技术,特别是基于磁共振原理的快速成像方法和后处理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索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方面的应用。曾先后在多个国际一流的磁共振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包括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的 Lucas 核磁中心、普林斯顿大学的大脑意识和行为研究中心和美国国立健康卫生研究院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功能和分子成像实验室。在开发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程序、相控阵接收线圈和生理降噪方法方面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 80 多篇 SCI 论文以及 60 多篇国际会议记录,论文引用总数近4000 次。主持承担过十多项由美国国立健康卫生研究院(NIH)、私人科学基金以及瑞典国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科研项目。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研发无创性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的方法和机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信息学院
2018年5月7日
信息-学术报告之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