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学院学术报告两则

来源: 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作者:张传亮 添加日期:2018-12-04 08:50:16 阅读次数:

光电学院学术报告
  报告一
  题目:纳米材料的检测标准研究
  时间:12月12日(星期三)上午9:30-11:00
  地点:赛博南楼412会议室。
  报告人:葛广路
  报告摘要:
  分析检测标准保证纳米材料测试数据的可靠一致,是纳米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撑。ISO/TC229、IEC/TC113、ASTM/E56等国际标准组织的纳米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检测标准制定,针对碳纳米管、量子点、金属纳米粒子、纤维素等材料体系,围绕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光散射、拉曼光谱、单粒子ICP-MS等技术,制定了多项理化特性测试标准,提高了方法可比性和数据准确性,加深了对纳米测量不确定度的认识。我国自十一五起就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支撑项目、重点研发专项等形式支持了纳米检测方法标准化、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研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国主导了碳纳米管金属杂质测定、量子点吸收光谱表征等近20项ISO/IEC国际标准,研制40余项标准物质和样品,提升了该领域的水平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能力。本报告分析纳米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挑战,总结国内外动态,并展望该领域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葛广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副主任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工作组(ISO/TC229/WG4)召集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纳米产业技术标准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16YFA0200900)”负责人。1992和1995年于山东大学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随后在UCLA和Caltech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发展标准化纳米测量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标准样品、建立纳米尺度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作为团队负责人主持纳米技术14项国家标准和6项ISO/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在Advanced Materials、Small等发表论文50余篇,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译著《纳米技术标准》,2018年获IEC 1906奖。
 
  报告二
  题目:量子点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时间:12月12日(星期三)上午11:00-12:00
  地点:赛博南楼412会议室。
  报告人:赵飞
  报告摘要:
  主要介绍量子点在显示领域的应用。量子点材料以其高色纯度、高色彩饱和度、溶液可加工性等优势深受显示工业界青睐。纳晶科技拥有量子点材料相关核心专利,并在QLCD、QDCF、MicroLED-QD 解决方案,QLED等方面推出产品或深入布局。同时,本报告还将与大家一起探讨显示光学与量子点健康显示。
  报告人简介:
  赵飞博士,现任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显示事业部总经理。本科与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高松院士。2007年赴美国阿肯色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彭笑刚教授。赵飞博士在量子点材料、磁性配合物、稀土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与合金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曾在JACS,Chem. Mater. , Sma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9年加入NN-labs,2010年回国加入纳晶科技,并入选杭州市“521”人才计划,至今在量子点领域深耕10余年。曾带领团队成功开发QD tube、QD Film等产品并导入众多知名电视机品牌。
 

光电学院
2018年12月4日


分享至: